跟骨部位长骨刺, 多见于中老年人。一样会有红肿症状,且脚跟、脚板会有疼痛感或是麻痹感,甚至会产生无法踏地行走的情况,一早起床站立时这种疼痛尤其明显,不过,步行一段时间后,这种疼痛反而会减轻。一般是早晨重,下午轻。
随着年龄的增长,足跟长期、慢性的磨损,同时足跟是人体承受压力最大持续时间最久的部位,老年人的足跟经历了众多难以计数的磨擦和冲击,所以很多老年人容易发生足跟骨刺。据临床观察,有的老人是两足同时或先后发病,但大部分发生在单侧。而一般在早晨起床刚下地走动时疼痛较重,走一会儿疼痛反而减轻,长途步行引起劳累后疼痛又会加重,如走路时不慎踩在砖瓦块上或下楼梯时,足部着地用力过猛,会引起剧烈疼痛。有时在足跟中央有一个压痛点,用手指触压疼痛剧烈。X光片显示足跟骨有骨赘形成。
很多足跟骨刺患者都有一种看法:认为足跟骨刺只要多走路就能把骨刺消除掉。 这种说法显然是错误的,正是这种荒谬的认识,延误和加剧了许多患者的病情。
为什么说这种观点不正确呢?
因为足跟骨刺的产生其实是人体对超过它承受能力的力并使之均匀分布,降低受力强度的一种反应方式,足跟受力超出可适应强度越大,骨质增生骨刺就会发展得越快越严重。所以根据"骨刺"的形成这一发病机理可知,想通过增加活动强度磨去"骨刺"的想法,必将事与愿违,势必会促进其增大发展,而不会磨掉"骨刺"。
口服消炎止痛药物。
这类药物起到的作用是抑制局部炎症反应,促进组织愈合,缓解疼痛。很多病人用药后感上腹部不适,对胃的刺激较大,而且一经停药后,许多患者反映疼痛再次发作。
封闭治疗
经口服药治疗无效的病人就考虑用封闭治疗。用氢化考的松局部痛点注射,一般止痛效果均好。足跟皮肤质韧,注射时本身疼痛较重,并有感染的可能。封闭疗法也只能是暂时缓解疼痛,当时有效但不能持久,主要是不能从根本上治疗。 在西医治疗中多采用手术疗法,将其骨刺切除,结果创伤面较大,而引起骨刺的韧带更加挛缩,对于老年患者一般不建议手术。
外用涂搽剂
患者可在家中进行,对中老年人来说是一种方便的治疗方法。外用涂剂要注意使用方法。用药之前,应先用温水泡脚,然后用药。涂药范围应大于疼痛范围。用药后要按摩一段时间。相对而言,外用中药对于足跟骨刺治疗是安全、方便的;治疗方式相对来讲是最好的。
在人体中,离心脏最远的地方是足尖,其次是足跟,因此,血液的供应往往不太理想。
而人到老年以后,足部血管壁弹性降低、管径变小,供血更加受到影响。口服药物治疗足跟骨刺,由于药力分散,因此内服的药,很难真正对足跟骨刺起到作用,所以临床上很多患者反映外用药治疗足跟骨刺的效果较佳。
引起足跟痛的病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有:包括跟腱腱鞘炎、跟后滑囊炎、腓骨肌腱鞘炎、胫后肌腱鞘炎和长拇屈肌腱鞘炎、跟骨下脂肪垫损伤、跖筋膜炎、跟骨皮下滑囊炎、跟腱周围炎等。跟骨下脂肪垫……[详细]
用药之前宜先用温水泡脚(注意温度不要太高)30分钟左右,加速足跟部位的血液循环,然后再把中药贴放置于无纺贴片上面,敷在足跟骨刺发病部位,每日3次,每次2小时(足跟部位由于角质层较厚,可以适当延长半小时,以利于药力吸收)。工作一族的患者可以集中在晚上用药,每次用药时间需要保证在2小时左右。
(1)选择穿轻软合适的鞋子,使用海绵跟垫,减轻足跟压力,防止跟骨损伤 (2)老年人应当防止过度负重及用力,包括控制体重,避免重体力活动(3)中老年人注意补钙,防止骨质疏松……[详细]
我中医所国家专利中药药剂在三十余年临床治疗经验中,对于足跟骨刺疗效卓著。中轻度足跟骨刺患者在短期内即可达到康复。 我中医所获得国家医药专利中药贴剂选用纯天然中药材,外敷药剂,安全无副作用,药力直达病灶。根据患者反馈的信息,许多患者长期服用内服药后,引起胃、肝、肾等内脏器官的不适,由于内服药要经过全身血液循环,而真正到达病灶部位的药力已经明显减弱。 我中医所国家专利中药贴剂从以下两个方面解决此病症: 一方面方剂成分中含有补骨壮骨的中药成分,补充局部筋骨养分,使退行性筋骨汲取养分,补骨壮骨;这样同时也避免了此病症的复发因素。 另一方面药剂成分中含有强力活血化淤的中药材药剂成分,使局部气血运营通畅,将淤积钙化的部分逐渐萎缩自行吸收,解除对周围神经血管等软组织的压迫;同时使局部的新陈代谢得到恢复。这样双向调节,使得本病得到痊愈,而且因为局部气血营运通畅,骨骼结构养分也得到了补充,由此也很好的解决了此病症治疗存在复发性的弊端难点。